据《足球报》称,陈涛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往职业球员的方向发展,其原因相信大家最近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而近几日,前国脚球员杜威同样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自己的孩子可以把踢球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但是不想让他成为职业运动员。

近十年,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搞得可谓如火如荼,甚至在世界足坛都出尽风头!这绝对不是随便说说。“金元化”足球环境的强势注入,吸引了众多大牌球星的加盟,比如阿内尔卡、德罗巴、特维斯、奥斯卡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给我们球迷的感觉是看似一切都向着美好的一面发展,但在真正了解中国足球内部的人员眼中,这只是虚假的繁荣,中国足球体质依旧令人诟病。

出现了以上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看似繁华的中超联赛,却培养不出11个为国征战的合格球员?为什么足协整天开会讨论青训和年轻球员的成长,但是这些年我们的国少、国青却总是一败涂地,沦为外媒的笑柄呢?乃至到今天,像杜威和陈涛这样的功勋球员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去延续中国足球的香火。

首先肯定是政策的问题,陈涛退役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自己的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梦想再伟大,但是在俱乐部的利益面前,这些统统都不值得一提。更加无语的是,很多的政策是偏向于俱乐部,自己在强大的“政策”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而前国脚杜威也表示,自己从年纪轻轻的小孩,一直踢到正式的职业球员,其背后的辛酸并非言语能表达的,想要在中国的职业联赛出人头地,简直太难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走这条路。

其次是我们的年轻球员,已经逐渐物质化。相信关心中超的球迷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情况,即很多的年轻球员,这里特指入选国青或者国奥的U23以下的年轻球员,他们的薪资简直高得离谱!球技如此不达标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拿到这种薪金。这样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二十出头的小伙,身价就达上百万!充裕的物质,让他们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不愿意去留洋,而在国外追求理想的年轻球员,看到这样的现象,毅然决然的放弃追逐梦想,回到国内拿高薪资。至于能力如何,大家心中自有一杆秤。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左右球员的职业生涯,再加上金钱也会令他们丧失自己的初衷,你还会怪罪像陈涛、杜威这样的老将不让孩子们踢球吗?

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是送给足协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足协也希望我们的足球水平提高。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依旧原地踏步,我们只能说足协一直在探索和尝试,换句话说就是一直在走弯路。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能说足协的政策是对的。

足协的“五年规划”、“十年大计”,看似高大上的PPT,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的年轻球员能有几个五年、十年。陈涛和杜威的决定不是贸然的,他们实实在在的在中国足球的这个大环境中打拼过,因此才给孩子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们作为球迷感到震惊,但是我们的足协高层看到他们的决定之后,是否更应该去反思呢?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